期刊简介
本刊1985年由卫生部创刊。是卫生部主管: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刊物,是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综合性业务期刊,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,中国中文核心期刊。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术报道与经验交流并重,着重反映我国预防医学领域新动态,新成果、新技术、以及公共卫生、疾病控制的经验与技术。读者对象主要是本领域各级业务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。
往期目录
-
2000
-
2001
-
2002
-
2003
-
2004
-
2005
-
2006
-
2007
-
2008
-
2009
-
2010
-
2011
-
2012
-
2013
-
2014
-
2015
-
2016
-
2017
-
2018
-
2019
首页>中国公共卫生杂志

- 杂志名称:中国公共卫生杂志
- 主管单位: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
- 主办单位:中华预防医学会
- 国际刊号:1001-0580
- 国内刊号:21-1234/R
-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优秀期刊二等奖(99)期刊收录:国家图书馆馆藏, 北大核心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), 知网收录(中), 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维普收录(中),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(含扩展版), 万方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CA 化学文摘(美)
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
王坤;胡骁飞;王耀;李文君;裴亚峰;邓瑞广;侯玉泽
关键词:黄曲霉毒素(AFT), 危害, 高灵敏检测, 时间分辨
摘要:黄曲霉毒素(Aspergillus flavus toxin,AFT)主要是由黄曲霉(Aspergillus flavus)和寄生曲霉(Aspergillus parasiticus)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,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,分别是黄曲霉毒素B1、B2、G1、G2、M1、M2、P1、Q1、H1、GM、B2a和毒醇,黄曲霉毒素B1、B2、G1、G2是粮油制品中黄曲霉毒素存在的主要形式[1].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(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,IARC)划定为Ⅰ类致癌物,主要作用于肝脏,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(aflatoxin B1,AFB1)为多见,其毒性和致癌性也强[2].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