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刊1985年由卫生部创刊。是卫生部主管: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刊物,是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综合性业务期刊,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,中国中文核心期刊。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术报道与经验交流并重,着重反映我国预防医学领域新动态,新成果、新技术、以及公共卫生、疾病控制的经验与技术。读者对象主要是本领域各级业务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

主办单位: 中华预防医学会

出版部门: 《中国公共卫生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1001-0580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21-1234/R

邮发代号:

出版周期 月刊

创刊时间 1985

出版地区 辽宁

出版地区 辽宁

订购价格 408.00

杂志荣誉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优秀期刊二等奖(99)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首页>中国公共卫生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中国公共卫生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
  • 主办单位:中华预防医学会
  • 国际刊号:1001-0580
  • 国内刊号:21-1234/R
  •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优秀期刊二等奖(99)期刊收录:国家图书馆馆藏, 北大核心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), 知网收录(中), 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维普收录(中),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(含扩展版), 万方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CA 化学文摘(美)
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03年第4期文章
  • 检测婴幼儿腹泻A组轮状病毒的分型探针

    轮状病毒(Rotavlrus,RV)是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主要病原体[1].在发展中国家,腹泻病乃是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,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.据WHO统计,世界上婴幼儿腹泻每年要夺去百万婴幼儿的生命.我们采集2001年秋冬季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25份,通过PCR分型探针,对A组轮状病毒进行分型鉴定.现将结果报告如下.......

    作者:郭玉红;李宏伟 刊期: 2003- 04

  •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卫生现状调查分析

   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养业场所(网吧)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公共场所,其卫生质量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.为了解网吧卫生现状,为实施规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,于2001年2月~12月对大同市市区范围内72户网吧进行了专题卫生调查,并实施了卫生监测.报告如下.......

    作者:张雁宏;孙占斌 刊期: 2003- 04

  • 鞍山市碘缺乏病重点人群尿碘水平分析

    为了解鞍山市碘缺乏病重点人群(孕妇及0~2岁婴幼儿)的碘营养情况,我们从1999年开始对此部分人群进行尿碘检测,同时对碘营养不足者给予及时的补碘指导,并对近3年的尿碘资料进行分析.现将结果报告如下.......

    作者:何方旭;邹明文 刊期: 2003- 04

  • 苯乙烯对心脏影响的分析

    长期接触苯乙烯的作业工人,常见神经衰弱综合征,部分工人挠神经和腓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,但苯乙烯对心脏的影响报道较少.为此,我们于2000年7月28日至30日对航空航天部四四库接触苯乙烯作业人员进行身体检查.现报告如下.......

    作者:李淑兰 刊期: 2003- 04

  • 5种天然物质提取物抑制煎炸油劣变的研究

    油脂在贮存过程中,尤其在煎炸过程中,发生氧化、水解、聚合等一系列复杂的变化,不仅破坏了油脂原有的维生素及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,而且还产生醛、酮、游离脂肪酸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[1,2].目前常用抗氧化剂如丁基羟基茴香迷(BHA)、二丁基羟基甲苯(BHT)及特丁基对苯二酚(TBHQ)等可防止油脂的氧化劣变,可这些都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.本文采用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指标酸价、羰基价的测定,对5种天然的物质......

    作者:叶蔚云;罗念慈;黄润根 刊期: 2003- 04

  • 金花养态素SOD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

    金花养态素是以羊胎盘为原料,用高科技方法提取活性物质,制得的软胶囊保健食品,其功效成分为超氧化歧化酶(SOD).本文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进行测定.现报告如下.......

    作者:刘华;王江;徐向荣;慕慧;周玲;许昭 刊期: 2003- 04

  • 固体掺伪食品中合成色素检测方法的改进

   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,食品掺伪、掺假现象十分普遍.为常见的是用合成色素对变质食品、质量低劣食品或廉价食品进行调色,以掩盖其存在的问题,充当正常食品出售.为此,我们对部分疑似掺伪食品进行了合成色素检测.检测过程中发现,现行的检测方法[1]较为繁琐,尤其是样品的预处理过程,由于须经多次反复处理,耗时多,损失大.而部分色素因本身不稳定,在处理过程中褪色,影响了检出率.为此,我们对原法的样品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改......

    作者:叶鹿鸣;蒋丽;胡荣华 刊期: 2003- 04

  • 色谱-原子吸收联用分离测定混苯类化合物

    苯、甲苯、二甲苯、乙苯作为重要化工原料应用广泛,这类物质是典型的致突变剂,可以引起动物和人体染色体的广泛损伤[1],对神经系统、血液系统、生殖系统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[2].建立简便、快速同时分离测定苯类混合物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,但苯及其同系物物理化学性质非常接近,用一般的方法很难同时分离测定,文献中大多采用气相色谱分离、氢焰离子化或热导检测器测定[3,4].......

    作者:梁淑轩;康维钧;哈婧;孙汉文 刊期: 2003- 04

  • 肉类食品细菌污染生物发光快速分析技术研究

   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的肉类食品细菌污染的检测方法.方法利用ATP生物发光分析技术和体细胞清除技术,测量细菌ATP和体细胞ATP,细菌ATP量与细菌数成正比.结果对于鲜肉类食品,须先清除体细胞ATP,分析测量时间需15min.对于熟制品,无需清除体细胞,其分析测量时间只需4min.测量细菌的下限为103cfu/g.结论利用ATP生物发光分析技术检测肉类食品细菌污染,可实现快速适时的检测,是一项值得广泛推......

    作者:舒柏华;孙丹陵;王胜利;徐顺清 刊期: 2003- 04

  • PVC-U给水专用胶氯乙烯单体测定方法研究

    氯乙烯(CH-2CHCl)主要作为聚氯乙烯(PVC)的原料.在常温下为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气体,沸点-13.9℃,易燃易爆,在阳光下易聚合,微溶于水,易溶于乙醇、乙醚、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中.未聚合的氯乙烯单体有毒,长期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、四肢末端麻木、感觉功能障碍、消化功能减退等症状.动物试验、临床观察及流行病学调查证明,氯乙烯有致癌作用[1].目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已正式将氯乙烯单......

    作者:张霞;王国玲;刘文杰 刊期: 2003- 04